自2009年比特幣誕生以來,最廣為人知的特性之一,就是它的「總量上限」。不像法定貨幣可以無限印鈔,比特幣的供應量永遠最多只有2100萬顆。那麼,問題來了——這2100萬顆什麼時候會被「挖完」?挖完後又會發生什麼事?
本文將用簡單易懂的方式,帶你了解比特幣的產出邏輯、減半機制,以及最終挖完的時間預測。
一、比特幣總量為什麼是2100萬?
這是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在設計協議時就設定好的硬性規則。其設計理念源自於「數位黃金」的概念——稀缺性 + 不可複製 + 可分割 + 去中心化,才能真正賦予一種加密資產內在價值。
二、比特幣是怎麼被「挖」出來的?
比特幣透過「區塊挖礦」誕生。每當有一個新的區塊被礦工計算完成(大約每10分鐘一個),系統會自動獎勵一定數量的比特幣給該名礦工,這就是新比特幣的產生方式。
這個過程稱為「區塊獎勵」,而這個獎勵數量每四年會「減半」一次。
三、比特幣減半機制:什麼意思?
比特幣每 210,000 個區塊(大約每四年)就會觸發一次「區塊獎勵減半」的事件,也就是說礦工得到的新幣會變少。
以下是歷年減半情況整理:
年份 | 區塊獎勵 | 每天新產生比特幣數量 |
---|---|---|
2009 | 50 BTC | 約 7200 顆 |
2012 | 25 BTC | 約 3600 顆 |
2016 | 12.5 BTC | 約 1800 顆 |
2020 | 6.25 BTC | 約 900 顆 |
2024 | 3.125 BTC | 約 450 顆 |
2028(預估) | 1.5625 BTC | 約 225 顆 |
… | … | … |
也就是說,產量會越來越少,直至趨近於0。
四、比特幣什麼時候會「完全挖完」?
根據比特幣的區塊設計與減半規律,預計到2140年左右,最後一顆比特幣將會被挖出。
這是因為:
- 減半機制每4年一次,會一直持續下去
- 最後的區塊獎勵將接近於 0
- 數學上無限減半趨近於0,但不會真正等於0
- 區塊獎勵會逐漸變成「8位小數」單位
簡單說:比特幣會「漸進式地」在 2140 年前慢慢挖完。
五、比特幣挖完之後怎麼辦?
你可能會問:那挖礦還有錢賺嗎?比特幣網路還會繼續運作嗎?答案是會的,因為還有兩個關鍵機制:
1. 交易手續費
即使沒有區塊獎勵,礦工依然可以從「用戶支付的手續費」中獲利。隨著區塊產量變少,手續費的重要性會逐漸取代新幣獎勵。
2. 比特幣會更稀有、更有價值
當市場供應越來越少,而需求持續上升,比特幣的價格可能會不斷提升。屆時即使只靠手續費,挖礦收入也可能非常可觀。
六、現在還能挖到比特幣嗎?
可以,但個人挖礦難度非常高。現在的比特幣挖礦已經進入工業化時代,需要大量算力與電力。大多數用戶選擇以下方式參與:
- 加入礦池挖礦(集體分獲利)
- 購買挖礦股、礦業ETF
- 投資擁有比特幣儲備的公司(如 MicroStrategy)
七、比特幣真的稀缺嗎?還剩多少可挖?
截至2025年,約已有超過1900萬顆比特幣被挖出,剩下可挖的僅約 200萬顆左右,也就是不到 10%!
但別忘了,還有許多早期錢包永久遺失,根據 Glassnode 估計,可能有300萬顆比特幣永遠無法動用,實際流通量甚至更少。
結語:稀缺性,是比特幣的終極價值
比特幣之所以被稱為「數位黃金」,正是因為它具備稀缺、可驗證、不可竄改等特性。而「最晚將於2140年挖完」這件事,意味著它的供應是可預期且透明的。
對投資者來說,這稀缺性也許正是比特幣未來潛在價值的來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