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全球加密貨幣領域,**Binance(幣安)**一直是交易量最大、聲量最高的交易所之一。每當你在討論幣圈,常常會聽到「幣安是不是中國的?」「會不會被中國政府干預?」尤其是中文用戶、亞洲投資人,對於平台的國籍背景、監管風險、資產安全格外關注。這篇文章將用最詳細的資料,帶你全面解讀:幣安到底是不是中國的?它和中國的淵源如何?現在的經營模式與國際監管又有什麼變化?對加密貨幣投資人有什麼啟示?
什麼是Binance(幣安)?
Binance(中文:幣安)成立於2017年,是全球最大的加密貨幣現貨及衍生品交易平台之一,提供超過600種加密貨幣的買賣、質押、理財、NFT、合約、借貸等功能。平台用戶分布全球,擁有超過1.6億註冊用戶(2024年數據),日均交易量高達數百億美元。
最近看到很多新手朋友在問幣安合約的邀請碼是多少。這裡要說明的是,不管是合約交易還是現貨交易,邀請碼是一樣的–【LBWIR57Q】,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可以讓你終身享受現貨交易20%手續費折扣(返現)及首月合約交易手續費10%折扣!
幣安的創辦人與中國淵源
幣安的創辦人是趙長鵬(Changpeng Zhao,通稱CZ),是一位華裔加拿大人。CZ出生於中國江蘇,年輕時隨父母移民加拿大,後來成為國際金融科技創業家。CZ擁有程式設計與金融工程背景,曾任Bloomberg Tradebook高管,2013年後深度投入區塊鏈產業,參與OKCoin、Blockchain.info等知名平台。
2017年,CZ在中國上海創立Binance,平台一推出即以低手續費、快速撮合、上幣自由等特點吸引大量華語用戶和全球投資人。當時中國是全球最活躍的加密貨幣市場之一,幣安的首批用戶與技術團隊大多有中國背景,這也是幣安被認為「帶有中國血統」的最大原因。
幣安與中國監管政策
1. 中國的加密貨幣政策轉變
2017年下半年,中國政府開始全面整頓ICO(首次代幣發行)及加密貨幣交易,明文禁止國內平台經營加密貨幣買賣,並關停多家本地交易所。這波監管浪潮讓當時以中國為基地的交易所必須出走,包括幣安、火幣、OKEx等。
2. 幣安的公司遷移
中國頒布禁令後,幣安火速遷出上海,團隊與業務轉移到海外。官方資訊顯示,2018年起幣安在日本、香港、新加坡、馬耳他、英屬維京群島、杜拜等地設立營運據點,並陸續建立全球團隊,採「去中心化辦公」模式——即不設單一國家總部。
3. 現在的幣安與中國的實質關係
目前幣安已不在中國設有官方辦公室或法律實體。中國大陸地區的用戶,自2017年以後原則上無法直接使用Binance的現貨及衍生品服務。幣安現行KYC政策也禁止中國大陸身分證、電話號碼註冊,違規帳號會被凍結。換句話說,Binance在實際營運、監管合規與客戶服務上,已經和中國本地市場切割。
幣安與中國的爭議與討論
- 創辦團隊與早期用戶多來自中國,語言/文化/技術有深厚華人色彩,這使得外界容易誤解幣安是中國國有或官方背景。
- 平台核心管理階層華人比例高,部分服務、公告仍提供中文,但團隊已完全國際化。
- 監管政策完全切割:中國官方多次發聲明,任何境內或境外加密貨幣平台不得向中國國內提供交易服務。幣安配合政策,封鎖中國大陸用戶。
- 中國大陸仍有個人通過翻牆等方式間接參與幣安服務,但這並不符合法律規定,且有凍結帳號風險。
最近看到很多新手朋友在問幣安合約的邀請碼是多少。這裡要說明的是,不管是合約交易還是現貨交易,邀請碼是一樣的–【LBWIR57Q】,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可以讓你終身享受現貨交易20%手續費折扣(返現)及首月合約交易手續費10%折扣!
幣安現在是「中國公司」嗎?
Binance不是中國公司,以下幾點可作為佐證:
- 公司註冊地不在中國:幣安沒有在中國登記公司,也不受中國法令直接監管。
- 營運總部全球分布:官方長期宣稱無單一國家總部,而是在杜拜、新加坡、馬耳他、開曼群島等地設有不同職能辦公點。
- 員工來自全球:幣安擁有來自100多個國家的團隊成員,包括歐洲、美國、亞洲、非洲多地人才。
- 客戶分布國際化:最大市場來自歐洲、東南亞、非洲、拉美等地,中國用戶比重極低。
- 配合全球KYC政策:不接受中國大陸證件註冊,政策與中國完全脫鉤。
幣安的全球監管現狀
近年來,幣安積極配合各國監管,包括美國SEC、歐盟ESMA、杜拜VARA等監管要求,持續強化KYC(實名認證)、AML(防洗錢)、反詐騙等合規措施。2023年後,CZ卸任執行長,平台加速轉型「合規先行」,更積極與多國政府、監管機構合作。
各國對Binance的監管情況不一,例如:
- 美國:僅能用Binance.US子公司服務,功能受限。
- 歐盟/英國:逐步要求平台取得數位資產服務商牌照。
- 新加坡、日本、韓國等亞洲地區:要求Binance不得向未取得牌照的國民提供現貨、合約等服務。
- 杜拜、非洲、拉丁美洲:Binance積極獲取本地合規執照,持續拓展市場。
幣安與中國政府的關係如何?
儘管幣安創立於中國,團隊背景中有不少華人,但目前幣安與中國政府無直接關係,也不受中國政府控制。
- 幣安早期曾因中國政策轉向而主動退出中國市場。
- Binance明確執行國際法規,不接受中國大陸客戶,配合中共官方監管政策。
- CZ本人長年旅居國外,持有加拿大國籍,個人與公司法律關係不屬於中國司法管轄。
中國地區用戶現在能用幣安嗎?
根據Binance規則與中國法律:
- 官方禁止中國大陸新用戶註冊,持有中國證件或手機號者,註冊即被拒。
- 存量用戶若查獲來自中國大陸,會被強制關閉或凍結帳號。
- 香港、澳門用戶則根據當地法規部分功能可用。
- 少數中國大陸用戶透過VPN翻牆、境外帳號嘗試操作,但違規風險極高,官方不鼓勵且不保障。
幣安與中國的誤解與迷思
- 誤以為中國設立平台就屬於中國
幣安雖然創立自中國,但從2017年後即全面國際化。公司註冊、運營、客服、資產都已與中國分離。 - 認為華人創辦人=中國官方背景
Binance創辦人是加拿大公民,與中國政府無利益關聯。 - 中國政府能隨時凍結幣安用戶資產?
答案是否定的。中國政府僅對中國境內資產、平台有直接管轄權。國際平台、境外帳戶資產不受中國直接控制。
幣安不是中國的,對用戶有什麼影響?
1. 用戶資產不受中國政府控制
幣安採去中心化、分散式管理,用戶資產主要保存在全球多地熱/冷錢包。除非配合當地司法凍結(如違法洗錢),一般情況下不會受中國政府干預。
2. 合規經營,須配合各國監管
幣安積極取得多國執照,用戶需配合KYC/AML規定,不同地區有不同合規要求。
3. 若在中國境內,不宜使用幣安
中國政府對加密貨幣交易持嚴格打壓態度,境內用戶建議不要違規操作,否則有資產被查封風險。
4. 亞洲用戶、台灣用戶依然可安全使用
只要不違反台灣當地法規、合法申報所得、遵守平台KYC/安全規範,Binance對大多數華語圈用戶仍是安全、流動性高的首選平台。
投資人安全建議
- 務必啟用多重驗證、做好帳號安全。
- 長期持有建議轉出到自有冷錢包,降低平台營運或政策變動風險。
- 關注各國監管動態,及時應對帳號政策調整。
- 對於平台「國籍」與「背景」保持客觀判斷,不以訛傳訛。
結論:幣安不是中國的,但有中國背景的全球交易所
**Binance並非中國公司,目前已完全國際化,無單一國家總部,更不受中國政府直接監管或控制。**雖然創辦人、早期團隊和部分文化與中國密切相關,但自2017年中國監管收緊以來,幣安主動退出中國,全面向國際發展,並積極配合全球各地監管要求。
對投資人來說,選擇幣安是看重其國際化資源、流動性、幣種多元與技術實力,而非其創辦人國籍或公司起源。只要謹慎管理風險,正確使用資產,幣安依然是目前全球最主流、最安全的加密貨幣交易所之一。
最近看到很多新手朋友在問幣安合約的邀請碼是多少。這裡要說明的是,不管是合約交易還是現貨交易,邀請碼是一樣的–【LBWIR57Q】,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可以讓你終身享受現貨交易20%手續費折扣(返現)及首月合約交易手續費10%折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