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加密貨幣市場中,投資人常聽到「爆倉」這個詞。這不只是網路迷因或交易玩笑,而是實實在在會讓人血本無歸的重大風險。了解爆倉的本質與原理,能幫助你避開槓桿交易中最危險的陷阱。
爆倉的定義是什麼?
「爆倉」指的是當你使用槓桿交易(例如永續合約或期貨)時,帳戶的保證金因市場波動而不足以維持持倉,導致交易平台強制平倉、清算你所有部位,帳戶資金歸零或接近歸零的情況。
簡單來說,就是你借錢來下注,結果行情反向走得太快太遠,平台自動幫你「賣掉」虧損部位,避免損失擴大到平台資金。
為什麼會爆倉?
爆倉通常發生在使用高槓桿的情況下。槓桿是一種放大部位的方式,例如你有100 USDT本金,用10倍槓桿就能開1000 USDT的倉位。但當市場價格只要反向波動10%,你的本金就會全部虧光,被強制平倉。
造成爆倉的幾個常見原因包括:
- 過度使用高槓桿:10倍、20倍甚至更高的槓桿風險極大。
- 未設定停損:價格下跌未及時止損,導致虧損擴大。
- 行情劇烈波動:加密貨幣市場本身波動性大,價格容易突然暴漲暴跌。
- 保證金不足:當持倉虧損導致保證金比例過低,就會觸發爆倉機制。
一個爆倉的範例
假設你用100 USDT開了10倍多單,等於持有價值1000 USDT的比特幣倉位。只要比特幣下跌10%,這1000 USDT的倉位會損失100 USDT,而你實際投入的本金也正好是100 USDT。這時候平台就會強制平倉,你的倉位被清算,本金歸零。
爆倉與合約交易的關係
爆倉只會發生在使用合約或槓桿工具的情況下。現貨交易(即你用現金買幣不使用借貸或槓桿)則不會有爆倉風險。就算幣價跌90%,你仍然持有資產,價值雖縮水,但不會被平台強制清倉。
如何降低爆倉風險?
避免爆倉的核心原則是:控制風險與資金管理。
以下是幾個實用建議:
- 保守使用槓桿:新手建議從1倍或2倍開始,熟悉風險後再視情況提高。
- 設好停損點:不論多單或空單,事先設定停損可避免情緒交易。
- 不梭哈、不All-in:永遠不要把全部資金壓在一筆交易上。
- 使用逐倉而非全倉模式:逐倉只影響單一倉位,全倉則可能連累整體帳戶。
- 關注保證金比率:多數平台會顯示「爆倉價格」與「保證金比」,定期檢查是基本功。
爆倉與加密平台的差異
不同平台的爆倉機制與風控系統略有不同。部分平台會在接近爆倉時發出提醒或追加保證金要求,有些則會提前平倉。了解你所在平台的清算規則,是避免意外爆倉的第一步。
結語:不是不能用槓桿,但要有風險意識
槓桿是一把雙面刃,用得好可以放大獲利,用得不好就是爆倉的主因。爆倉不是黑天鵝,而是交易中常見的基本風險。真正的高手不是永遠不失誤,而是懂得控制風險、不輕易爆倉。